為什麼有些人 喜歡把最好吃的食物 留到最後?原來是因為...
(圖片翻攝自網路)
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曾做過一項實驗,
將小朋友們帶進實驗室裡,給他們一人一顆棉花糖。
並表示自己要離開15分鐘,
若你沒吃掉這顆棉花糖,會再獎賞你一顆,
可想而知有些小朋友難忍甜食誘惑,
迫不及待先吃,
而有些人則剋制自己等到研究者回來才開動。
隨著歲月的增長,
幾年後Walter Mischel
再對同一群小朋友進行實驗,結果令人驚訝!
當初選擇「延遲享樂」的孩童...
他發現當初選擇「延遲享樂」的孩童,
在工作與健康上都相對擁有較好表現。
不僅是課業成績優異、物質濫用的水平較低、
抗壓性高、社交能力優秀等等。
廣告
![]() |
【柯記鳳梨酥專賣店】豆沙蛋黃酥 |
至於已經長大的人們,
在生活中是如何運用「後享樂主義性格」?
如一盤生魚片中,最喜歡吃海膽,
而因此將它放到最後,
即使冒著可能吃飽或是被其他人吃掉的風險。
但對你而言,
最後吃到最愛的海膽時,
心裡的滿足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。
雖然對有些人而言,
延遲享樂可能是種犧牲,
但卻能獲得更大的滿足,
像是久久吃一次鹽酥雞,
會比一次吃兩包更覺得幸福。
存夠了錢出國玩一次,
會比在國內玩不停,心理覺得更充實。
想嘗到更多的甜頭,延遲享樂,
就得付出更多的耐心與毅力。
有如生活中追求目標一樣,
決定未來是否成功的不是過去,
而是你現在願不願意付出。
文章來源
趕快分享出去,讓更多人看看吧!